English

牡丹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拓出新路

1998-11-19 来源:光明日报 特约记者 白雪松 记者 朱伟光 我有话说
剥离企办校调整农村校活化职技校

牡丹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拓出新路

特约记者白雪松记者朱伟光

本报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通过对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教育资源利用率和整体办学效益。到目前,地方共接收13所企办学校,占剥离数的42%,使企业减少办学投入520多万元;调整撤销农村学校94所,减少微型教学班353个,完成了应调整的50%;精减民办教师680人,每年减少民办教师工资近240万元;职教中心建设全部完成,成人大中专和技工校也正在进行调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盘活闲置的教育资产2600万元,同时对国企改革、农民减负担、教育结构优化、办学质量提高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结构调整,学校网点布局不合理、部分资源闲置浪费、规模效益不高、名牌校与薄弱校办学水平差距较大、占全市公办校总数30%的企办校举步维艰等制约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牡丹江市于1996年7月成立了教育资源调查组,抽调专业人员深入到千余所学校,对全市教育资源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了《牡丹江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总体方案》及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教育网点调整、合办校调整、成人大中专及技工校调整四个具体实施办法,重新统筹规划教育资源的配置。

这个市针对教育增量不足,部分教育存量浪费的矛盾,积极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办教育的格局,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合力办学的新体制。他们采取分立、辅助、分离、托管、转轨、联合等六种方式,加快推进剥离企办校的步伐,同时制定教育附加费按比例返还、企办校面向社会招生、强化师资培训等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办好教育。3年来,不仅成功地剥离、托管了13所中小学校,盘活闲置的教育资产2600万元,吸引了企业直接或间接向教育投入4000多万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办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为政府节省新扩建学校投入经费数千万元,收到了既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又减轻企业负担的功效。同时他们还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通过正确引导和有序管理,使私立学校的办学质量、发展态势、教育规模不断提高和扩大,目前社会办学投入已达1.1亿元,在校生达15000多人,1985年以来共培养和培训了近18万名学员。久山、兴华、新世纪等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和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乡村级学校生源锐减,导致微型学校和微型班级的增加,浪费了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这个市以解决农村办学网点分散、规模小、质量低为重点,采取相邻几个村设立一个规模学校的村联式;村级小学与附近林场、农场等联合办学的企联式;在汉族、朝鲜族学校附设朝鲜族、汉族班的附设式;乡与乡联合办学的乡联式等四种方式,调整了小学网点布局,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兴办寄宿制学校和提供交通工具的走读学校。通过调整,已撤销小学94所,减少微型教学班353个,集中资源优势办起了一批标准化的乡村学校。为缓解城市小学教师超编,农村又缺教师的现状,他们选派首批172名骨干教师到乡镇小学任教,实行两年轮换制,并改革了毕业生分配制度,规定师范学校毕业生除特殊需要外,一律分到农村学校任教,二至三年后再进行调整,从而促进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

这个市还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从发展教育的大局出发,不断打破所有制和行业界限,建立跨系统、跨行业、跨部门联合办学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办学体制。他们采取措施加大对成人大中专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活化力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原属市供销社的供销中专,在旧体制束缚下,经费不足、生源萎缩、举步维艰。他们大胆地进行体制改革,改公有公办为公有民办,把学校推向市场,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了学校内部的活力,两年来学校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改善了办学条件,保证了正常运转,还使学校的原资产净增加了三分之一。该市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上靠下联横向辐射的方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将市区4所职高和3所成人学校进行实体联合,组建成了职教中心。截至目前,市县两级政府为各级职教中心建设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分三批建立了7所职教中心学校,其中6所学校通过了省政府的验收。市职教中心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真正形成了“规模集团化、办学社会化、专业实体化”的新优势。据牡丹江市教委刘海疆主任介绍,该市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到2000年时将基本完成,明年农村教育网点调整工作将提前完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